《金薔薇》讀后感
《金薔薇》是俄國作家康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一部總結作家本人創作經驗、研究俄羅斯和世界上許多文學大師的創作活動、探討文學創作上一系列問題的散文集。全書共十九篇,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,每一個故事都很平凡,每一個人、物都很渺小,但在作者詩意的筆下,每一個渺小的人、物都放射出了生命的光輝,其實每一個卑微的角落都會存在不一樣的美。就像作者康·帕烏斯托夫斯基所說:“每一分鐘,每一個在無意中說出來的字眼,每一個無心的流盼,每一個深刻的或者戲謔的想法,人的心臟的每一次察覺不到的搏動,一如楊樹的飛絮或者夜間映在水洼中的星光——無不都是一粒粒金粉!奔词惯@十九篇并無情節上的依存性和連續性,讀者也不會覺得這本書內容松散,反而會覺得每一個故事都在為共同的主題做鋪墊。至于這個主題,我想應該是作者對文學事業的探索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。這也符合了作者一開始引用的名言——“唯獨文學是不朽的”,“應當永遠追求美”。一本書所能帶來的感動和震撼,不會僅僅是在合上最后一頁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,而是在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——引人思考的情感!八麑懼奈淖,感悟著他的世界;我們讀著他的文字,感悟著他的感悟!弊哌M《金薔薇》,走入作者內心世界,走出作者已很廣闊的視野,帶著這些書本給予感動和震撼,品味一位浪漫主義作家的創作,品味細膩的生活,品味真實的愛??
我個人很喜歡本書的第一篇——《珍貴的泥土》。一名平平凡凡的清潔工,卻為了自己根本得不到的那個人,不懈堅持著,不斷忍受著,直到悲慘地死去,只為另一個人能得到幸福。金薔薇始終貫穿著這個美麗而又凄涼的故事,沙梅的母親告訴他“像這樣的金薔薇世上是少有的”,“誰家有金薔薇,誰家就有福氣。不光這個家子人有福氣,連用手碰到過這朵薔薇的人,也都能沾光”。因此,沙梅把這個關于金薔薇美麗的傳說告訴了蘇珊娜。自從聽了沙梅講的金薔薇故事后,小姑娘蘇珊娜就盼望著有一天能收到一朵金薔薇,這對一個從小就失去母愛,父愛又缺席的小姑娘來說,金薔薇成了一個期盼,期盼一朵不敗的薔薇,它飽含濃濃的愛意。在沙梅的心里,金薔薇成了一個寄托,寄托自己不變的戀。這個漸漸老去的孤獨老人,內心依舊藏著一份溫情,他希望他的小姑娘能夠快樂幸福地生活,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是他的世界重心。因此,沙梅愿意為她付出所有。故事結局雖然悲慘,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沙梅要比很多人幸福得多。因為他懂得收集每一粒微小到只能丟棄、別無它用的金粉,并將其鑄造成母親口中的那朵美麗的、能帶來幸福的金薔薇,只為心中的小姑娘能夠幸福地生活,即使他未曾有機會得到由蘇珊娜給予的幸福。故事結束了,讀者同情沙梅,可能會些許厭惡蘇珊娜。這雖是結局,但是巴烏斯托夫斯基對這個故事的敘述并沒有到此結束。他在故事結局后,引出了這個故事的創作來源。這個故事,是一位老文學家從打金薔薇的那位老公匠那里聽來的,那位老文學家買下了那朵金薔薇。因為這位老文學家的札記,才會有《金薔薇》里的《珍貴的泥土》,我們才得以知道前第二十七殖民軍團列兵沙梅退役后的人生遭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