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
詩人戴望舒用殘破的手掌摸索著看到了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,嶺南的荔枝花寂寞憔悴,而我,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,漂流而下,過壺口,闖關東,走三峽,奔大海。在河西走廊,在華北平原,我看到祖國的富饒與遼闊,看到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;在長江三角洲、在珠江三角洲,我看到祖國的崇高與巍峨,我看到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,燦若銀河??
我想說又不愿說,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,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,在“致遠艦的殘骸上,我聽見最深處的掙扎。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,在小亞細亞的東部,用寬厚的臂膀,挽起高山大海,將炎黃子孫攬于懷中。
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,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、悲憤和思索?虒懺谥袊溺R頭、側面或片段,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:從鴉片戰爭、第二次鴉片戰爭、中法戰爭、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;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;從鴉片走私到火燒圓明園。正義與邪惡、文明與野蠻、愛與恨、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,歷史與其說是句號,不如說是感嘆號,甚至是更多的問號。
現在,中國,因為她的地大物博,因為她的人才濟濟,讓歷史作出了選擇。漫長的中國歷史文化中,有太多太多的奇跡被中國人民所創造。
19xx年7月1日香港回歸,19xx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,20xx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??改革開放三十年來,一切都有了顯著的變化,中國已驕傲的向世界宣布自己已不是一個可以任人欺凌的弱國!成功舉辦29屆奧運會,令全世界都領略了著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,20xx年全面金融危機的爆發,中國也充分盡到了作為一個強國的責任。
我知道, 給我膚色的祖國,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。盡管在鄉村,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;盡管在城鎮,還有下崗女工無奈地訴說,但我知道,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,沖破舊的觀念,舊體制的束縛,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! 馮友蘭在撰寫西南聯大的紀念碑文中寫道: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,居東亞之天府。本應紹漢唐之遺烈,作并世之先進,將來建國完成,必于世界歷史,居獨特之地位,蓋并世之列強。雖新而不古。希臘,羅馬,有古而無今,惟我國家,亙古亙今,亦新亦舊,斯所謂“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”。
…… …… 余下全文